南极导读
现在太忙了,准备慢慢减少更新,一周一两篇也许会更好。或者停更休息一段时间,亦妙。
不过在停更之前,我准备先把朋友们拜托我发表的医案尽量整理出来,免得辜负了大家的一片美意。
之前李医生也有投稿:
屡治无效的过敏性鼻炎,多种思路复合治愈:还出现瞑眩反应!
可供参考。
图片
胃溃疡A2期、结肠炎:坚持服用中药治愈
分享人:李医生(重庆)
2023年8月2日(首诊)
缘起
吴右,50岁,教师。
23年从治失眠、头晕接缘。
24年拜托我治胃病。
刻下症状
头晕,失眠,不易入睡,醒于丑时,大便时坠胀,大便(一),正在服用益生菌,舌暗苔薄黄,裂纹舌,脉:双寸溢(超过腕横纹)左寸>右寸,右寸中取短,浮中:左关>右关,沉取:右尺>左尺弱,滑数。
分析
正值更年期,中医:肝肾阴虚为主,但患者无腰酸软,潮热....可排除知柏地黄丸,二仙汤,甘麦大枣汤...
因醒于丑时(凌1∽3时,肝经主令。且肝藏魂),脉象:左关>右关,左尺弱,肾水不足,即水不涵木,肝旺(病态)。
大便坠胀:肺气虚(肺与大肠相表里)
右寸中取浮短:肺气虚(肺主一身之气)
头晕:气虚推动血上行头的血量减少(气能行血)
气虚生成血液的功能下降,故血亦虚(气能生血)套用南极老师语气:归脾汤呼之欲出。
加菊花(清肝平肝,治头晕),丹参(安神,和血),天麻(头晕专药),琥珀也安神。
处方
图片
解析
1.处方还包含了柴胡芍药龙骨牡蛎汤,源于陈源生老中医临床经验。
原方:柴胡6∽12g,白芍15∽25,龙骨18∽25,牡蛎24∽30,玉竹15∽25,茯苓12∽25,甘草3∽10
主证:胸满烦惊,即满且闷,或似满非满,总觉胸中不快。从治肝着眼,顾及心肾,诸气郁血虚,肝阴不足,肝肾阴虚,风阳上扰,心神不宁,心肾不交致头痛眩晕,心悸怔忡,胁痛,失眠,妇人更年期...只要具备“胸满烦惊”主症,皆可以此为加减。
2.还包含了百合地黄汤、百合知母汤。
读过《金匮》的同道都知晓——
百合地黄汤(百合甘淡微寒,不独养阴清肺,又敛心气,安心神,并治肺心;生地黄汁味甘性寒,既养血清心,又滋补肾水以制火亢)
百合知母汤(百合养阴清热安神;知母清热生津,除烦止渴)
2023年8月15日(二诊)
反馈
失眠,头晕,头顶及前部痛于子时,敷盖毛巾则痛止,(吃补中益气丸则腹泻,吃火锅则便秘)
大便久蹲,舌暗苦薄白。
脉:
双寸溢,左寸>右寸中取弱(较一诊好转,一诊中取乏力)
浮中:左关>右关。
沉取:右尺>左尺稍弱,滑数。
分析
痛于子时(夜11∽凌1时)胆经当令,肝与胆相表里,仍从(肝)胆入手;选用柴芍龙牡汤加减方
脉象左关>右关,沉取右尺>左尺。左尺偏弱示肾水不足,水不涵木,则肝旺。故用菊花、钩藤、天麻,白芍平肝清肝;生地甘寒养血滋肾阴。陈修园认为牡蛎:“入膀胱经,味咸者,真水之味也,入足少阴肾经,此物得金水之性”。
头痛敷盖则痛止:与风寒有关,入川芎,白芷。
右寸中取弱,李濒湖脉决:弱脉之主病诗——弱脉阴虚阳气衰,恶寒发热骨筋痿,多惊多汗精神减,
益气调营急早医。
处方
图片
其后大半年没来复诊,后面再来看胃病,原来是之前失眠好很多,所以就没再拿药了。
2024年2月6日(三诊)
反馈
失眠已,求治胃病。
女患自述:胃溃疡A2期(补充:即活动期:周边粘膜充血,水肿开始消退,四周黏膜开始向溃疡中心集中,并形成皱襞)伴结肠炎。
时常大便坠胀、饭后胃痛、近2日左胁肋痛、纳呆。右肩痛。小便黄。
舌淡苔薄白少。
脉:双寸溢,左寸>右寸中取:弱,沉取:短,滑弦数。
分析
时常大便坠胀(病机:中气不足)
饭后胃痛(主因有二:进食后胃酸分泌增加,刺激溃疡面,导致痛;食物刺激溃疡面,增加胃之收缩和痉挛,引起疼痛)
近2日左胁肋痛(肝气不舒)
“纳呆”一词,江西的姚梅龄(前不久离世,享年80岁)曾提出纳呆不妥。应改为“不欲食”。不欲食分为:
(1)食欲差:进食之欲望或进食量明显低于健康人(病机:寒邪郁闭胃阳)(2)恶食:厌食,拒食,恶闻食臭(胃阴虚)(3)食入即吐(寒热格拒,多为上热下寒,伴不欲食)(4)食不下(寒湿压抑脾胃之阳,亦含不欲食)
以上摘自《姚梅龄症状鉴别学》。
右肩痛,后头痛:寒湿入侵肌表
小便黄:肝热
舌淡苔薄白少:血虚
脉:双寸溢,左寸>右寸中取:弱,沉取:短,滑弦数
滑:湿重
弦:肝郁
数:内热
处方
图片
使用升阳益胃汤加减:
图片
图片
2024年2月14日(四诊)
反馈
疲乏感、食欲差、小便黄均好转。
仍大便时坠胀、排不尽、腹胀、打嗝。
左胁肋痛,口干,又出现易醒,舌红苔薄黄,脉同三诊。
分析
左胁痛:肝郁,用四逆散。
易醒:百合地黄汤,百合知母汤,病机见一诊。
加瓦楞子:制酸
处方
图片
24年3月14日(五诊)
反馈
疲乏继续减轻,大便仅剩下偶尔坠胀。
还是上腹痛,左胁肋痛,今上午饥饿痛,脐周痛,打嗝,不欲食,腹泻,右手腕,右肘痛,额闷痛,易醒。
舌淡胖苔薄腻黄,脉同三诊。
分析
左胁肋痛并额痛闷:肝郁并外感。
加入柴胡疏肝散。
焦树德老先生书中常用百合乌药汤治疗胃病:
百合益气调中。
乌药行气宽胀,顺逆止痛,疏达腹部逆气。
二药刚柔相济,以理气为主,加入方中针对肝气犯胃致胃痛胀。
24年3月24日(六诊)
反馈
疲乏,大便坠继续减,开始欲食,但控制食量,夜上腹痛,偶左胁痛,打嗝,尿黄,大便稀软,3∽5次/日,色黑,舌淡胖苔薄白腻,脉同三诊。
分析
疲乏,大便坠(中气不足)——补中益气汤
桔梗,枳壳:调气机升降
大便黑,白及、三七、茜草,活血、止血、凉血
乌贼骨:制酸
牡蛎:软坚散结,也有点制酸吧
图片
后坚持使用这一思路随证加减,治疗到5月份胃病痊愈,2024年12月13日下午,因别的事情求诊,问起胃病的事情,说没再发作。
南极按
慢性的胃病治疗起来真的是非常花时间,而慢性的结肠炎更是特别考验耐心。
少部分患者吃药效果特别好,很快就治愈,但是大部分患者都是要坚持长期服药、控制饮食才能慢慢改善,然后不复发。
结肠炎的患者常见肛门自觉下坠感,如果平素容易疲劳、精神不振的话,使用补中益气汤之类的升举阳气的思路是没问题的。
但是同时也要考虑用一些疏通的、利气的药物,来解决这种下坠、里急后重、肛门急迫的感觉。桔梗、枳壳、薤白、木香、槟榔为常用的药物。
行气药物要有节制,对于体弱的人,行气药的剂量一般要小于补气剂,这样吃了才觉得舒服。假如用多了,反而伤气,肛门会更加下坠难受。
健脾胃的时候也要注意平衡肝胆热,否则容易激发热邪,从而目赤、口苦、肛门灼热、小便赤痛:(1)阴道炎、外阴瘙痒、小便热痛,经方一剂治愈
(2)老人阴部瘙痒3年、中西医杂治无效,我用经方速愈
例如以上医案中,就是使用四逆散+白头翁汤的组合解决肝胆热的问题。
总之,要细心维持微妙的平衡,这非常考验医患双方的耐心。
图片
警告:
文中涉及所有的思路与方剂都是为中医同仁学习参考之用,非专业人士请勿私自试药,否则后果自负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